医疗特色

发布时间:2021-11-08 点击数量:

放射科临床工作特色显著。患者就诊量居西南地区前列,我科肝胆胰影像诊疗水平全国领先;开展的检查项目、检查质量和诊断质量均达到或超过三甲医院指标;有介入治疗中心,设有介入病房,能够进行心脏大血管的各种造影及介入治疗手术,达到国内及军内先进水平。自2001年以来我科开展了多项专科特色技术,包括出血性疾病的介入诊疗、布卡氏综合症的介入诊疗、肿瘤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成型术、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T引导下的介入穿刺活检、PET/CT的临床应用、MRI特殊靶向造影剂的临床应用、胃肠道肿瘤血管构筑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M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术)、胆胰管异常连接的影像诊断、胆道疾病的影像诊断、四肢小关节MRI扫描、CT透视技术的临床应用、影像的数字化和PACS的应用、数字化乳腺摄影及乳腺真空活检、乳腺真空微创病灶切除术、综合影像学技术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脑fMRI检查、肝癌的经皮穿刺病灶化学消融治疗、腹腔囊肿及假性囊肿、脓肿的穿刺引流、肝肾囊肿的硬化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切割、激光消融治疗等。目前主攻方向包括功能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影像活体形态学与分子影像学研究、介入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的应用等。同时还针对不同疾病开展了多项具有特色的诊疗技术;

(一)双源CT特色临床应用

冠心病的筛查

病例一:男,65岁,反复心前区痛2年,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为排除冠心病行CT检查。高质量的双源CT图像能显示出无运动伪影的细小解剖细节。该例病人多支冠状动脉发生钙化,双源CT能清晰显示最细小的冠状动脉血管和斑块,将狭窄部位显示得更加准确和清楚,同时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精确的测量,斑块性质进行分析,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

准确、方便、快捷、安全

先心病的诊断

病例二:男,64岁,阵发性晕厥病史10年。冠状动脉CT检查发现该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异常,正常右冠状动脉开口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该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窦,并沿肺动脉与主动脉间走行。

病例三:患者,50岁,活动后心累气促2年,加重2月。双源CT检查发现右冠状动脉明显扩张增粗,右冠状动脉与右室之间形成瘘。该患者成功行右冠瘘口封堵术,术前冠状动脉CT检查不仅明确诊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完善的影像学资料。

病例四:患者男,45岁,心率90-100/分,心前区闷痛两年多,五无放射痛,为排除冠状动脉病变行双源CT心脏检查。患者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在自然条件下行检查可得到准确的无运动伪影的冠状动脉细小解剖的影像图。单扇区重建即达83ms时间分辨率,双源CT在扫描高心率病人方面的优势尽显无疑。

心脏功能的评估

开拓了心脏CT功能性检查的新天地。

多种方式的全身血管成像

(1)头颈部亚毫秒神经血管成像:

由于头颈部颅底部骨性结构复杂,血管往往难以清晰显示,双源CT能够利用0.33秒的旋转时间允许大范围纯动脉期成像,从而无创性评估颅内血管与颈部CTA数据;可采用全自动减影算法和能量减影技术,将血管和骨骼彻底分离,诊断更加方便、准确。

病例1:女,65岁,既往有高血压及脑出血病史,采用双源CT行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颈部及颅底部血管未见狭窄及扩张,排除了动脉瘤的可能。

(2)体部CTA

较其它螺旋CT,双源CT的双球管设计能够提供更大的扫描范围和更快的扫描速度,能够有效的消除呼吸和其它运动伪影,获得最高的图像质量。

胸痛病人“一站式”检查;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快速准确的诊断将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节约宝贵的时间。双源CT由于具有极高的功率储备和时间分辨率,只需通过一次增强扫描即可明确胸痛的病因,如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

胸部低剂量CT普查及肺部结节的智能分析

肺部采用低剂量扫描后通过软件系统自动检出病变,对病变进行分离、识别、评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后随访、预后作出准确的判断。

双能量扫描:结石成分分析、关节肌腱及韧带的显像、能量减影成像

DSCT提供双能量的扫描,在一次扫描中生成包含有同一解剖结构的不同的(能量数据)信息,为研究和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二)PET/CT—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标志

PET/CT市将PET与CT两种设备有机结合为一体,使用同一个扫描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仅1次扫描即可得到PET和CT两种影像技术的全身三维图像,前者突出与灵敏的功能成像,后者则对病灶作准确的解剖定位,可谓“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具有1+1>2的功效。

对肿瘤诊断的应用

1. 肿瘤的鉴别诊断,为疑难病灶的诊断提供准确的穿刺活检部位。

2. 恶性肿瘤治疗前后疗效评估及肿瘤转移的全身评估。

3.为恶性肿瘤的精确性放疗提供准确的定位。

4.为不明原因的转移性肿瘤寻找原发病灶;

5. 恶性肿瘤的预后判断。

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应用

1.对癫痫、早老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的定性、定位诊断,了解其影响范围和程度;

2. 脑瘤的分类、分型、分期、定性和预后评估;

3.监测精神心理疾病的影响和变化;

4. 脑外伤后脑代谢状况评估;

5. 中毒性脑功能障碍性判断;

6. 脑缺血性疾患的早期诊断;

(PET/CT检查发现额叶和小脑异常代谢灶,周围见大片代谢区,

临床确诊为乳腺癌脑转移伴脑水肿。)

在健康体格检查中的应用

由于PET/CT对早期肿瘤的发现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的特点,并且可一次全身成像,有利于发现全身体内是否存在危险的微小病灶(尤其是恶性病灶的存在),使受检者真正得到早期治疗,这对于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以每隔1-2年做一次PET/CT检查为宜。

女性,54岁,体检发现右侧甲状腺FDG代谢异常增高灶,活检证实为微灶癌。

(三)介入放射技术开辟现代医学新天地

血管介入

使用GE公司最先进的数字平板血管成像仪INNOVA4100开展了包括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血管扩张性疾病的支架置入术;血管发育畸形性疾病的血管栓塞及硬化治疗;外伤性血管疾病的栓塞治疗及肿瘤性病变的动脉栓塞治疗等;

介入放射治疗为临床上许多棘手问题开拓了新的解决途径,使一些操作复杂、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效果差的传统诊疗措施变得简捷、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病苦小、恢复快。使一些难治或不治之症有了新的治疗方法,在及早确定诊断和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减轻医源性痛苦等方面,都显示了无可比拟的独到之处。作介入治疗,病人只需局麻,手术中处于完全清醒状态,创伤小,疗效好,治疗后第二天病人就可下床活动或可出院休息。

非血管介入

CT非血管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也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它是介入放射治疗中的一种,即是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利用针、导管、支架等器械,对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与治疗。主要开展的项目有:经皮椎体成型术、体内伽玛刀(即125I 等粒子植入术)、顽固性疼痛的神经阻滞术、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各种肝肾囊肿硬化治疗,囊肿血肿、脓肿引流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