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2022西南国际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重庆市消化整合医学大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2-12-19 点击数量:

干货满满!2022西南国际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重庆市消化整合医学大会圆满落幕!

 

    2022年11月25日-27日,由重庆市医学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与消化内镜分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承办,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协办的“2022西南国际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重庆市消化整合医学大会”于线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樊代明院士、李兆申院士及陈旻湖、令狐恩强、唐承薇、金震东教授共同担任名誉主席,柴进、彭贵勇、陈文生、汪荣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同时邀请国内外百余名消化领域专家针对消化系统常见、危急重症及疑难病进行专题报告和解析,是全国消化界的一场学术盛宴。

     此次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共设立5个会场,包含内镜操作培训、消化与肝病、消化与内镜、消化与儿童医学、消化与纳米、护理、青年7个专场,分享了消化及消化内镜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提高消化系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消化道早癌的发现率提供新思路、新见解。

 

开幕式&专家致辞

 

                                      

柴进教授致辞

 

    柴进教授首先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基本情况以及出席此次会议的与会专家,并向所有与会人员表示由衷地感谢。随后各位专家相继致辞,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徐琳副秘书长致辞

                                      

樊代明院士致辞

                                      

李兆申院士致辞

 

    此外,重庆市医学会副秘书长徐琳在致辞中指出消化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是我国常见的多发病之一,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把消化及消化内镜的新进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带到临床实践工作中,从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切实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樊代明院士认为医学知识需要整合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而此次会议将基础与临床、预防与临床、技术与药学、人文与管理相整合,起到了1+1>2的效果。李兆申院士表示西南医院作为消化领域的领头团队,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推进了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消化专业的迅速发展,相信通过这次国际学术论坛能够进一步推进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消化专业的快速发展。

 

                                      

陈旻湖教授致辞

令狐恩强教授致辞

                                     

杨仕明教授致辞

 

    陈旻湖教授强调本次会议大咖云集、学术内容丰富,涵盖消化和消化内镜领域最新前沿进展,是一次精彩、高水平的学术大会。令狐恩强教授指出西南医院培养出一大批国内著名消化病学专家,为中国消化病学的普及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此次会议的召开有助于大家增进交流、开拓视野。杨仕明教授表示,近年来重庆消化专业取得飞速发展,不仅制定了多项指南、获得多项科研成果,柴进主任作为西南医院新上任的消化科主任,不仅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还继承了老一辈消化人的精神,相信在柴进主任的带领下西南医院及重庆消化专业将取得更大成就。

 

消化与肝病专场精彩报告

 

                                     

    开幕式后,樊代明院士从医学知识的无限性、局限性、独特性及整合四个方面详细解释了医学知识论的新概念,诠释了整合医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樊院士强调医学需要反向研究、需要多维思维、需要进行知识整合。李兆申院士分享了真找癌、找真癌、早癌的策略,指出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才能实现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虽然国家性筛查计划可降低胃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我国应基于本国国情制定筛查计划。此外,临床应建立规范的内镜医师培训体系、建立消化道早癌MDT团队、规范内镜和肠镜操作、学习内镜下癌症病理特征、开展舒适消化内镜检查、提高患者内镜检查依从性才能更好地找到早癌。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James L.Boyer教授探讨了纤维蛋白在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发现fenofibrate可通过PPARa介导的机制如增加BA-葡萄糖醛酸化、减轻炎症、增强MRP3活性刺激肝脏胆汁酸排出改善肝功能,降低对熊二醇单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PBC和PSC患者的BA池毒性。陈旻湖教授分享了《精准医学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专题报告,指出临床可根据基因组、微生物组、代谢组、免疫组等多组学对炎症性肠病(IBD)进行精准诊断与分型、预测疾病缓解与复发、发现疾病治疗新靶点并预测药物治疗效果,未来需要进行整合多组学数据,建立新的IBD分型模型。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Word描述已自动生成

    唐承薇教授以《胃黏膜内外分泌功能》为题,详细介绍了Gastrin17的生理作用和检测、SPG在胃癌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以及胃功能检测的应用,她指出临床应从功能角度关注胃黏膜,根据胃黏膜形态、细胞内外分泌功能,去除病因、给予黏膜局部营养及适度抗炎治疗从而有效检出或防治疗胃癌。房静远教授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探讨了传统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叶酸、二甲双胍和小檗碱、钙剂和维生素D、他汀类药物、甲硝唑防治大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文本描述已自动生成

    胃癌前病变能否逆转是临床和患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吴开春教授从临床、真实世界、动物研究三个层次充分说明了羔羊胃对萎缩和肠化生有较好的逆转和改善作用,建议高风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使用羔羊胃治疗。如何降低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临床一大难题,李延青教授指出“全、精、优”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策略,“全”指防控、筛查、诊治全链条、全人群,“精”指结肠镜检查精益求精,保证结肠镜检查质量,提高腺瘤检出率,“优”指FIT是结肠镜检查的优选补充。

 

                                  图示描述已自动生成

    陆伦根教授分享了肝硬化逆转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指出肝硬化逆转与临床组织分期、门脉高压、组织变化、纤维化程度相关,动物和临床研究显示肝硬化是可逆转的,有效去除病因是逆转的基础,抗纤维化治疗未来可期。范建高教授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全球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临床特征和预后,强调临床遇到脂肪肝时,应关注胰岛素抵抗、代谢功能障碍以及时候饮酒过量问题。

 

                                  图形用户界面描述已自动生成

    马雄教授详细介绍了肝内组织驻留记忆性T细胞(CD8TRM)的发育、表面标记物、功能、可塑性及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此外,研究发现PBC患者肝脏中CD103TRM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代谢模式,其中NUDT1抑制剂可抑制T细胞增殖缓解肝内炎症。谢渭芬教授分享了肝性脑病诊断和治疗策略,他指出显性肝性病病诊断较易,但隐匿性肝性脑病尚缺乏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在治疗方面,去除病因最重要,但也应重视营养支持,其中乳果糖、利福昔明是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此外,临床应合理选择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并积极探讨适合我国肝性脑病患者的诊疗方案。

 

                                

     聂勇战教授详细解释了胃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肽或胃肠激素如何作用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他表示肠道菌群可通过营养代谢产物、免疫细胞因子和细菌成分调控胃肠、胰腺、肝脏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同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脑肠轴发挥作用。虞朝辉教授探讨了维生素在NAFLD中的作用,指出NAFLD是一种全身多代谢素乱疾病,营养素摄入与代谢素乱参与NAFLD的发生,而脂肪酸、氯基酸、碳水化合物可调控NAFLD发生发展,但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杨长青教授全面介绍了门脉高压性肺动脉高压(POP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同时指出病毒感染可能是门脉高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POPH的预后与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有关。韩英教授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进行了系统介绍,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不同,应重视不典型或特殊人群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注重自身抗体的规范检查,加强肝脏病例诊断水平的提高。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描述已自动生成

    柴进教授分享了胆汁淤积肝病发病分子机制,包括胆汁形成或分泌到肝内胆汁酸积累导致肝损伤的损伤机制以及胆酸转运蛋白适应性反应、炎症负反馈调控的保护机制。缪应雷教授从肠道微生态与IBD、IB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变化以及IBD微生态精准治疗3个方面详解了IBD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应对策略。

 

                                

    魏玮教授带来了胃黏膜癌前状态管理的前沿进展,他指出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低原因主要是内镜操作不规范、病理诊断一致性欠佳,而中医药可有效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提出建立临床、病理、内镜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侯晓华教授详细讲解了共聚焦内镜的基本原理、研发历程、优点及其在早癌筛查和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和重要性。

 

消化与内镜专场精彩撷英

 

                                       

    令狐恩强教授详细介绍了超级微创手术的定义、背景、追求效果、与目前常用手术名词的区别、手术模式、手术通道、不同通道的常用方法、手术命名方法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超级微创手术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组织器官功能,符合机体的整体利益。杨云生教授结合临床实例分享了小肠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与实践,总结了不能明确出血病因的注意事项:内镜检查要规范、发现出血病变后仍要全面检查、要掌握每种内镜检查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同时要考虑肝胰、动脉瘤等特殊部位的出血。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描述已自动生成

    张澍田教授讲解了内镜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指出目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解决临床很多问题,但ERCP不是万能的,临床医师应努力使自己的ERCP技术越来越规范,从而造福更多患者。金震东教授概述了治疗性超声内镜(EUS)近十年发展情况以及EUS-BD、EUS-GBD、EUS-PD、EUS引导下WON治疗、EUS引导下消融术、EUS-CPN、EUS-GE、EUS在门脉高压中等治疗性EUS研究和应用进展。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临床常见问题,杨爱明教授指出其包括炎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的局部表现3种情况,而白光特点、放大+NBI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利于早期治疗,对于排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的病变,氩气治疗比ESD治疗更安全和经济。孙思予教授强调EUS-BD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胆管引流替代手段,不同的EUS-BD途径为不同的胆道梗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缺少专用器械给临床带来隐患,因此要开发专门的器械,此外规范操作流程和进行培训是这一技术得到更好应用的保证。

                                      

    邹晓平教授就胰瘘的内镜治疗问题阐述了自己中心的实践见解,在诊断上需要准确判断胰瘘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经超声内镜还是经ERCP引流,甚至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达到一个治疗效果的最大化,是临床上需要考量的问题。李晓波教授详细讲解了地图样发红背景中早期胃癌的筛查及诊断,地图样发红的背景中癌是隐匿的,但仍然会有发黄、更红等轻微的色泽改变和形态改变,引导白光和靛胭脂染色及染色后冲洗能够帮助识别,ME-NBI仍然是非常有用的判断边界的方法。

                                      

    在如何提高息肉检出率的问题上,冀明教授提出可从高质量肠道准备、个性化肠道准备、退镜时间不少于6分钟以及辅助设备方面入手。王贵齐教授介绍了中国消化道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目标,期望通过筛查让大多数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得到早诊早治。

                                       

    邹多武教授就如何利用超声内镜助力不可根治性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进行了精彩的讲解,他从胰腺实性占位有效诊断及提升准确地向入手,讲解了穿刺样本的重要性及超声内镜的重要作用。柴宁莉教授分享了超级微创理念引导下胆胰疾病诊疗方法的改进与创新,超级微创理念是消化内镜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理念,在胆胰疾病诊治方面创口小又可以保留患者器官功能,未来发展可期。                        

                                            

                                     

                                                        

    陈磊教授讲解了线阵超声内镜胆胰系统规范化扫查,可从控镜能力、解剖和超声知识、标准图像与切面等角度进行提高。在食管早癌人工智能临床研究领域,胡兵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于红刚教授以AI在GI内镜精灵研究进展为题分享了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周平红教授在内镜新天地:探索与未来中总结了近20年来消化内镜的一个发展历程,并对内镜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十二指肠息肉/肿瘤的病理诊断应如何进行,陈光勇教授以自己丰富的经验进行了精彩的论述。

                                       

    周丽雅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就2022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最新诊断共识进行了解读,她从共识更新的内容及增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治疗效果评估手段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马斯特里赫特VI/佛罗伦萨共识报告诊断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八木一芳教授就除菌后早期胃癌内镜特点进行了报告,钱冬梅教授担任同声传译,在报告中,他着重介绍了内镜下的 hp 根除后的黏膜改变,指出根除hp以后发现的胃癌多呈现胃炎样改变,在诊断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黏膜的背景形态,一定要养成从外到内的观察习惯,一定要利用绿色上皮来做诊断的参考。

                                       

                                      

    张国新教授就食管瘘的处理这个问题阐述了急性食管瘘和慢性食管瘘的一些治疗方式,并对消化道瘘的疏堵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冰熔教授以13年内镜下治疗实践及创新的经历和感悟为题讲述了中心的独到经验。对于目前热门的消化内镜内痔的微创治疗策略,刘俊教授将硬化剂和治疗方式选择及痔的探索治疗方式进行了分享。十二指肠非壶腹部上皮早期肿瘤的治疗策略应如何制订,盛剑秋教授指出应早期诊断治疗,EMR仍是一线治疗手段,对更小病变,UEMR或冷息肉切除更加安全;ESD并发症风险更高,但整块切除率更高,适用于更大或高度可疑为癌的病变,需注意息肉病综合征(FAP、MAP等)患者十二指肠腺瘤的监测。

                                      

                                                         

    在双镜联合在消化道肿瘤超级精准微创治疗中的价值授课中,彭贵勇教授指出双镜联合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生活质量高等多重优势,需要多科协作提供优秀的治疗方案。在胃低异型性分化癌的内镜诊断问题上,王雷教授建议低异形型早期胃癌术前病理诊断困难,需要内镜病理结合,而在胃型粘液型分化癌中低异型性癌更为常见,混合型低异型性癌,特别含有未分化成份时有更高的侵袭性。幽门螺杆菌的内镜下如何进行诊断,彭志红教授提到各种特殊光内镜对于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均有一定价值,但应用未能广泛普及,基于《京都胃炎分类》的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对目前广泛普及的白光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其中RAC诊断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弥漫性发红、皱襞蛇形肿胀、白色浑浊粘液等诊断南门螺杆菌现症感染,地图样发红诊断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内镜下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深度学习并熟练运用白光内镜胃粘膜表现有助于快速判断Hp感染状态,为 Hp的根除进而预防胃癌提供依据。

 

青年专场精彩荟萃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描述已自动生成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形用户界面描述已自动生成图形用户界面描述已自动生成

    孙秋博士、丁广进博士就论文投稿、发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何金汗教授、王华教授分别就新肝分泌因子MANF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和酒精相关性肝病中炎症免疫性损伤进行了分享。

 

                                      图形用户界面描述已自动生成图片包含 文本描述已自动生成

    张樑君博士王涛博士和丽娇博士也就各自相关研究进行了报告。

 

其他专场精彩掠影

a3a28f2237fe6635ea30eeb7acf7040

9b4403f8eed2f3ede1d62dfcccaaf38

1fc345d32cf289029793d7364d05c7c

 

    内镜操作培训专场通过精彩的病例分享给临床诊疗以启示,直观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超声内镜(EUS)实际操作过程展示为规范内镜操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55e0b9e8b5c6e4b16ede5c3df3817b

    消化与儿童医学专场则分享了遗传性胆汁淤积症诊疗新进展、早产儿肠外营养与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伤的防治、儿童消化疾病内镜下诊治以及儿童食物过敏个体化治疗经验,为儿童消化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消化与纳米专场介绍了纳米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肿瘤中的应用,为消化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4cd8e0fb2589147f0e9c397dba0c06e

86f9fc43dca9ee22eb91dd7f0c3e4d7

 

9eb2c89e269c0c9ae9d69a53c11f3db

1f4601f74ae92b8b7d70a07ac75ff34

 

cc133b979a158d573e957118e3ca3c2

 

    护理专场从护理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消化疾病患者的管理方案以及疫情下消化疾病患者的管理措施,为更好地管理消化患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会议总结

 

    柴进教授在大会的最后环节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学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在线峰值人数近万人,观看总人数达8万人。感谢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为西南地区消化内科学术发展注入了新风,期待2023年线下相聚山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