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角质层发育差,特别是病情危重的新生儿通常镇静下机械通气,体位和活动受限,加之营养差、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微循环障碍等,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据报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压疮发生率可高达16.9-26%。新生儿压疮的好发部位与成人很不相同,好发于枕部和鼻部。枕部压疮由于头发掩盖不易被发现,容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毛囊损坏发生瘢痕性枕秃、骨髓炎等,鼻部严重压疮甚至造成毁容。目前国内外对成人压疮的预防和管理已比较成熟,但对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压疮的关注和研究却较少,还没有相关的新生儿压疮指南来规范指导临床工作。英国2015年发布了关于压疮预防和管理的最新指南,提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就包括运用哪种工具能够有效预测新生儿压疮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证据的危重新生儿压疮预防技术方案势在必行,但如何将最佳证据引入危重新生儿压疮预防与管理体系进行应用亟待探索。
我院儿科晏玲护士长团队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立足于危重新生儿压疮预防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实际构建危重新生儿压疮预防技术方案,形成评估、预防、管理的系统化、集束化护理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医院NICU危重新生儿校正压疮发生率从8.66%下降到1.58%,极大地保证了NICU危重新生儿的护理安全。其创新性主要在于:
1、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概念框架,分析NICU中危重新生儿压疮预防管理的现状,评鉴有关新生儿压疮预防的证据,在国内率先构建《危重新生儿压疮预防临床实践方案》,并将证据引入试点病房的新生儿压疮预防管理系统,探索护士在应用中实践体验,分析证据应用于实践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2、引进国外的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NSARS):国内绝大多数NICU采用的是与成人相同的Braden量表,部分项目不适用于新生儿;
3、建立了新生儿压疮预防管理体系:制定了危重新生儿难免压疮申报条件,形成伤口管理委员会、护士长、责任组长层级督导管理;
4、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危重新生儿压疮预防临床实践方案》:
(1)自制水枕:对水枕大小、容量、温度进行规范;
(2)新型敷料的应用:剃除枕后毛发,用自粘性软聚硅酮泡沫敷料保护;打孔机裁剪水胶体敷料贴于鼻孔处;
(3)变化体位:改变上呼吸机患儿传统使用的仰卧位和头部固定架对头部的固定,只要无特殊病情限制,采用仰卧与俯卧交替,翻身频率从2小时改为至少每4小时翻身1次;
(4)更改呼吸机管道固定方法;
(5)营养支持:采用PICC给予营养支持。
该技术项目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7年7月受邀参加西部护理联盟大会交流发言,1篇论文在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术论文交流会中获三等奖,《使用打孔机裁剪“人工皮”保护经鼻CPAP新生儿皮肤》获医院护理小革新二等奖,《降低NICU患儿经鼻CPAP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获医院专案改善二等奖,获得医院护理创新课题1项,投稿论文3篇,在重庆市ICU护士培训班讲授相关技术,目前已在部分医院成功应用。

PICC置管营养支持(最小置管患儿585g)

三阶梯俯卧位

鸟巢仰卧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