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清义,男,1973年1月出生,重庆人,医学博士、现任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第一作者SCI论著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806,合计影响因子29.554。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主持重庆重庆市应用开发项目、国家卫生部课题、国家级继续教育课题各1项,获得两项学校新技术奖励,获得两项临床新技术、新业务资助。从事骨科临床与科研工作10余年,在极外侧微创腰椎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患,颈椎、胸椎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诊疗,腰椎滑脱的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病例,具有较深的造诣。目前担任5家杂志的编委,北美脊柱学会(NASS)会员,2012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留学1年,在美国进行了颈椎、腰椎间盘置换,脊柱非融合内固定等脊柱功能重建方面的专门培训。
出诊时间
时 间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上 午 |
|
|

|
|
|
|
|
下 午 |
|
|

|
|
|
|
|
基本情况
学历教育:
1991.09至1996.07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1996.09至1999.07 重庆医科大学骨科学专业硕士
1999.09至2002.07 第三军医大学骨科学专业博士
专业培训:
1991.09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员 本科
1996.07 重庆医科大学 骨科硕士
1999.09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队 学员
2003.07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主治医师、讲师
2006.09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016.12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
工作经历:
1991.09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员 本科
1996.07 重庆医科大学 骨科硕士
1999.09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队 学员
2003.07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主治医师、讲师
2006.09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016.12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
在极外侧微创腰椎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患,颈椎、胸椎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诊疗,腰椎滑脱的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病例,具有较深的造诣
科研成果
一:发表SCI论文
1. He QY(单独第一作者),Xu JZ, Zhou Q, Luo F, Hou T, Zhang Z.
Treatment effec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reasons in juvenil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altuberculosis surgery.J Orthop Surg Res. 2015 Oct 1;10:156.ISSN: 1749-799X, 2015年IF:1.386,文章类型:论著。PubMed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427381
2. He Q(单独第一作者), Zhang X, Han B, Xu J, Tang K, Fu Z, Yin H. A Synergistic Therapeutic Scheme for Hyperglycemia and Nephrotic Disorders in Diabetes. Theranostics. 2014 Mar 5;4(5):556-64. ISSN: 1838-7640,2013年影响因子7.806,文章类型:论著。PubMed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24669279
3. Ye ZW, Yang SH, Chen BJ, Xiong LM,Xu JZ, He QY(单独通讯作者)Treatment of 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concomitant bilateral facet dislocations: risk of respiratory deterioration.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4 Aug;123:96-101. ISSN: 0303-8467,2013年影响因子1.248,文章类型:论著。 PubMed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25012020
4. He Q(两人共同第一,排名第1),Xiaohui Wang,Xing Zhang,,Huifang Han,Baosan Han,Jianzhong Xu,Kanglai Tang,Zhiren Fu,HaoYin.A tissue-engineered subcutaneous pancreatic cancer model for antitumor drug evaluation.Int J Nanomedicine. 2013;8:1167-76. ISSN: 1178-2013, 2013年影响因子3.463,文章类型:论著。PubMed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658483
5. He Q(单独第一作者),Xu J.Comparison between the antero-posterior and anterior approaches for treating L5-S1 vertebral tuberculosis,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12, 36(2):345–351.ISSN: 0341-2695, 2012年影响因子:2.319,文章类型:论著。PubMed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21735208
二、承担课题
1. 主持重庆市攻关课题:腰骶椎前路自锁顶板系统的研发(cstc2013yykfA10008),2013年07月-2016年07月。
2. 主持卫生部课题--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W2013ZT150),2013年10月-2015年10月。
3. 主持临床创新基金课题--微创侧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LIF)治疗退变性腰痛(SWH2013LC25),2014年1月-2016年12月
4. 主持临床专项课题--微创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治疗腰椎感染(SWH2014LC20),2015年1月-2017年12月
5. 主持西南医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孵化基金--退变椎间盘太赫兹技术显像(WSS-2012-05),2013年1月-2015年12月
6.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短肽/干细胞自募集的纳米材料血管化及其骨形成机制的研究(编号81672177),2017年1月-2020年12月
三、国家级、省部级或军队级、校级等成果奖项:
1.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脊柱结核治疗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编号2013-J-1-07-R10(排名第10),2013年
四、成果转化
1.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组织工程骨(专利号:ZL 2006 10095332.8)(排名第4),2012年。成果转化后到账经费250万元。
五、临床新技术
1、校临床新技术一级乙等:腰椎前路多向锁定钉板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排名第6),2012年
2、校临床新技术 二级甲等:同种异体骨颈、腰椎解剖形椎间融合器研发及临床研究(排名第4),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