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西南医院陈鸣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专家述评

发布时间:2020-01-15 点击数量:

1月2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验科陈鸣教授(第一作者)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罗丹教授(通讯作者)受邀,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最新影响因子70.67)“基础研究的临床意义”栏目在线发表题为“A CRISPR Path to Cutting-Edge Materials”的专家述评,介绍CRISPR在精确药物递送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据了解,该栏目一般由杂志编辑约稿。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出版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与柳叶刀杂志(The Lancet)、美国医学期刊(JAMA)、英国医学期刊(The BMJ)被称为“传统医学四大刊”。排在首位的NEJM也是全球阅读量最大、引用率最高、影响因子最高的全科医学原创研究刊物。

该述评介绍了近年来尖端材料中的CRISPR的应用。众所周知,人类已经开发和合成了许多用于生物医疗的材料,如早期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和PLGA类似,DNA也属于聚合物,因此,它也能够成为药物递送载体。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制成了以DNA为材料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递送药物以及无细胞生产蛋白质。

据文章介绍,CRISPR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是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12a系统。Cas9是一种核酸内切酶,能够在特异性识别位点切割双链DNA,切割位点由引导RNA的序列决定。与Cas9相同,活化的Cas12a可以靶向切割双链DNA;但不同于Cas9,Cas12a激活后还会以每秒1200次的切割速度非特异地切割单链DNA,并造成一些附带损伤。科学家们正是利用CRISPR-Cas12a系统的上述特点,创制了多种水凝胶新材料,并用于药物递送和生物传感。

述评指出,该系统的最大优点是易于定制,能够将诸如聚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这种传统材料制成可编程的凝胶。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几十种天然Cas蛋白,通过突变等蛋白质工程手段,可以轻而易举地对这些蛋白进行改造。同时还有成百上千种DNA酶,能够用于DNA的编辑和修饰。由此可见,未来科学家将能够设计并制造出大量性能各异的新型材料,以满足多样的临床需求。

近年来,陈鸣教授及团队从事生物传感器、纳米科学技术、临床检验研究,在“战创伤感染诊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军队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群分布特征、控制及预防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撰稿:陈鸣、刘钱、屈德意,审稿:罗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