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救死扶伤的“军绿”

发布时间:2020-04-01 点击数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迅速组建医疗队星夜驰援武汉,看着身边的战友们纷纷上了抗“疫”一线,56岁的熊玮早已按捺不住。

38年前,熊玮从故乡湖北踏上军旅征程,一路走来,熊玮已从当年青春懵懂的军校学员,成为知名的呼吸内科专家。

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多次请战后,熊玮加入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妻子知道他的脾气,拦是拦不住的,只有反复叮嘱他:“现在年龄大了,不比年轻的时候,到了前线一定要量力而行,做好防护。”

但远在湖北的熊玮78岁的大姐和已经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堂嫂一家却极力反对:“武汉的形势很严峻。”在熊玮心中,奔赴一线抗击疫情的决心始终坚定,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不上,谁上!

其实,这已不是熊玮第一次上战场。

33年前,23岁的熊玮作为优秀学员代表赴老山前线。谈到这两次上战场的感受,熊玮说:“感受一样,但又有些不一样。一样的是保家卫国,不一样的是这次是面对可能无处不在的未知病毒。第一次上战场,更多的是到一线学习,而这一次更多的是需要去指导救治,还要督导大家做好防护,把队员们安全的带回来。”

到达武汉后,熊玮看着门庭冷落的天河机场候机厅,他感到异常沉闷,甚至有一丝凄凉,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往日的喧嚣繁华还给武汉。

当熊玮与战友们抵达泰康同济医院时,他有些“傻眼”。这是一所刚刚建成的医院,除了建成的大楼,里面空空如也。

时间就是生命,熊玮和队友们立即着手对医院进行改造,大到通道流程设置,小到病床器具摆放,他都亲自把关,他和战友们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

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2月19日,泰康同济医院改造完成,可以收治患者了。但如何治愈患者,又成了熊玮更操心的事。

作为感染一科的主任,他坚持每天进入“红区”查房,抽查病历、总结经验,和战友们共同摸索治疗方案。同时,他还要密切关注战友们的思想与身体情况,及时舒缓他们的压力。

熊玮在“红区”常常一呆就是6小时,超高的工作强度使得原本就有高血压的熊玮出现痛风症状,但他依然雷打不动的坚持进入“红区”,在脑海中梳理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面容状态、心理情况以及他们的各项检查结果。“只有将每一个病人都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实施救治。”

谈起来武汉后最高兴的事情,熊玮说:“一是看到患者平安出院,那一刻觉得我们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二是我们的医护人员,有好多人都是90后独生子女,跟我的孩子一般大,在父母面前可能还时不时要撒娇耍赖,但这次面对未知的病毒,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没有一个人退缩,能吃苦、能战斗,孩子们长大了,我们的事业交给他们我很放心。”

问及堂嫂一家,熊玮说:“还没来得及和家人见面呢,但堂嫂目前正在火神山医院接受治疗,情况不错,有战友们在那边救治,我不担心。我已经跟家人们约好了,等疫情结束的时候,一起去看樱花!”

是的,三月的武汉,烟花烂漫,是最美的季节。今年的武汉,一定比往常更为“绚烂”,因为这里不止有漫天飞舞的樱花,还有那一抹救死扶伤的“军绿”!

1(文字:李鹏,编辑:文玉洁,校对:黄皓,审稿:罗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