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速递!新冠病毒感染动力学和抗体应答最完整系统观察

发布时间:2020-04-01 点击数量:

当前,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正处于全球大流行过程中。早期的研究报道了COVID-19的病原学鉴定、流行病学、重症/危重症临床特征、病死率及风险因素、治疗效果等方面的数据。虽然不断有关于SARS-CoV-2病毒载量及抗体产生方面的横断面数据及部分系列动态数据,但尚缺乏对COVID-19住院患者队列的前瞻性病毒动力学和抗体应答动力学数据及其与临床症状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报道。

2020年3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邓国宏团队联合重庆公卫医学中心陈耀凯团队在MedRxiv在线发表题为“Viral Kinetics and Antibody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的研究论文,以重庆67例COVID-19住院患者队列(轻型和普通型38例,重症20例,危重症9例)为对象,针对SARS-CoV-2病毒排泄情况及抗体产生动态过程,展开了长达30天的系列动态观察性研究。

研究表明:(一)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2月5日期间收治的67例COVID-19住院患者,以一代和二代病例为主,潜伏期没有性别和年龄差异(平均约为6天),但3例青少年的潜伏期偏长(平均12天)。67例患者从发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为3天,说明早期发现和早期收治比率高,和武汉病例相比总体病情较轻,0例病死。(二)鼻咽拭子、痰液、大便是SARS-CoV-2病毒的主要排泄途径,中位排毒期分别为12天、19天和18天,痰液的病毒排泄时间最长,持续阳性率最高。尿液和血浆病毒核酸阳性率仅为5.6%和5.7%,不是SARS-CoV-2病毒的排泄途径。重症患者的病毒排泄周期延长。(三)高载量的病人痰液中能用电镜直接看到冠状病毒形态。(四)针对病毒衣壳蛋白(NP)的IgM抗体约在7天出现,28天达到顶峰;IgG抗体约在10天出现,49天以后达到峰值并维持。(五)团队发现,COVID-19患者的抗体应答存在三种类型:强应答者、弱应答者、无应答者。NP抗体强应答与病毒清除延迟及重症显著相关。

该研究显示,SARS-CoV-2病毒在排泄模式上类似于甲型流感等常见呼吸道病毒,而抗体应答与疾病的关系类似SARS-CoV和MERS-CoV。研究结果支持鼻咽拭子、痰液、大便多类型样本联合检测以提高核酸检测方法敏感度。同时,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抗体诊断模式、免疫相关治疗(激素、血浆治疗等)、疫苗研发等领域,本研究提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关注的现象。

(撰稿:张娟、文玉洁,审稿:罗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