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罗高兴 |
罗高兴,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之名医盛典·优秀风范奖、陆军教学科研标兵等。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科技部创新团队、陆军科技创新团队、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首届创新群体首席科学家等。于1993年自第三军医大学六年制临床本科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学习与工作,曾在意大利留学,并在美国耶鲁大学等完成3年博士后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全国50余次成批危重烧伤员的抢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创面修复、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获国家自然基金6项(重点项目1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863项目课题2项等20余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IF大于5论文20余篇,大于10论文3篇,单篇最高IF 19.79。以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军队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8项。
现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医疗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烧伤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分会副主委、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会长、国际烧伤学会Burn Care Committee中国区委员等。SCI杂志Burns&Trauma 副主编 、《中华烧伤杂志》副主编、《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副主编,国际烧伤学会官方杂志Burns编委、美国烧伤学会官方杂志J Burn Care Research中国区编委等。国家自然基金一审、二审及中华医学奖、华夏医学奖与多个省市科技等评审专家。
|
|
|
详细介绍>>> |
|
------------------------------------------------------------------------------------------------------- |
|
|
|
彭毅志 |
彭毅志,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烧伤杂志总编辑、全军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彭毅志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烧伤外科专家,从事烧伤临床工作37年,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具有扎实的烧伤专业知识和精湛的烧伤救治技术。受国家卫生部指派经常主持国内重大烧伤事故抢救工作,在危重烧伤病人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采用早期肠道喂养技术维护肠道屏障功能,防治严重烧伤患者肠源性感染;证明了肠淋巴循环是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途径。承担了国家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论著130余篇(其中SCI论著80余篇),主(参)编专著20余部;获全国双拥模范、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重庆市十大感动人物、总后勤部三星人才“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军队院校育才银奖和黎鳌烧伤医学奖,荣立三等功四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手机:13983382755
邮箱:yizhipen@sina.com
|
|
|
详细介绍>>> |
|
------------------------------------------------------------------------------------------------------- |
|
|
|
肖光夏 |
肖光夏,外科学(烧伤)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一级。1929年12月25日生,福建福州市人。1949年9月入伍,1981年6月入党。1953年7月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1954年9月后历任第七、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烧伤科教授,主任医师,烧伤科副主任。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为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总后勤部“一代名师”,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事业突出贡献者”。 1958年起从事烧伤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962年任全军烧伤专业组秘书长,1964年总结的“治愈38例烧伤面积70%、 III度30%以上病人”成果被第七军医大学记二等功。曾任首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会主任委员,全国烧伤学会常委、副主委、主委、名誉主委和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委员,总后勤部卫生部科技成果评委,国际烧伤学会中国代表。先后主持全军“八五”、“九五”、“十五”、“战创伤感染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重大课题“烧伤早期损害的研究”,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严重创伤后失控性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和国家“863”重大项目“抗菌/抗内毒素小分子多肽的研究”等,证明严重烧伤后细菌和内毒素可经肠道侵入并播散全身的论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医疗)成果一、二等奖8项,并获总后勤部“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14部。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外科学通用教材与《黄家驷外科学》烧伤与感染等章节的主要编撰者。在1985年首届中美国际烧伤会议和1996年中日外科感染会议期间,均任大会秘书长或中方主席。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共43名。 |
|
|
详细介绍>>> |
|
------------------------------------------------------------------------------------------------------- |
|
|
|
杨宗城 |
杨宗城,外科学(烧伤)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一级。1930年1月12日生,湖南新化县人。1949年9月入伍,1956年7月入党。1954年7月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历任第七、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烧伤科教授,主任医师,烧伤科副主任兼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华烧伤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全军烧伤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烧伤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理事;并任《中国工程科学杂志》《中华烧伤外科杂志》《中华创伤外科杂志》常务编委、编委;参与组织中美国际烧伤学术会议、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等。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为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2年获四总部专业科技重大贡献奖,被评为总后勤部“伯乐奖”和“一代名师”,多次被评为模范支部书记。 从事烧伤医学40多年,1958年协助黎鳌院士创建烧伤科。主持科研课题30多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19项,发表论文450多篇,主编参编专著38部,是我国烧伤研究最突出和烧伤论著最多的学者之一。1970年负责组织编写的《烧伤治疗学》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70年代率先总结出烧伤后急性呼吸困难综合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经验,1978年又率先开展吸入性损伤的系列研究,阐明吸入伤的发病机理,总结形成一套吸入伤早期治疗方案;主编的《吸入性损伤》专著于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0年代末,独创地提出并验证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中起核心作用,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末,负责组织编写《黎鳌烧伤学》。率先认识到早期损害是严重烧伤的治疗关键,研制快速补液延迟复苏方案;创用早期一次性大面积切痂;研制烧伤早期损害的创新防治措施,以提高烧伤治愈率,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71名,是我国培养学生最多的烧伤医学导师之一。 |
|
|
详细介绍>>> |
|
------------------------------------------------------------------------------------------------------- |
|
|
|
汪仕良 |
汪仕良 外科学(烧伤)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一级。1935年4月生,上海人。1951年7月入伍,1956年8月入党。1956年12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历任西南医院烧伤科教授、主任医师、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烧伤外科学会秘书、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全国外科营养支持学组委员,西南地区烧伤整形协会主委、名誉主委《肠外与肠内杂志》《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委、常务编委等职。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为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2002年获总后勤部“伯乐奖”,2004年被总后勤部评为“一代名师”,同年获四总部“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从事外科、烧伤专业50余年,成功救治数千例烧伤病员,并先后赴国内数十个城市和地区会诊抢救数百例烧伤病人。任科主任期间,精心组织救治,使烧伤治愈率从95%提高到98—99%。LA50(半数治愈面积)达90%。60年代开展烧伤代谢实验,提出烧伤水电解质失衡规律;80年代创建代谢营养实验室,长期进行烧伤代谢营养系列研究,主持完成研究课题20多项,如军队“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烧伤指令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973”研究项目等有关烧(创)伤代谢营养研究部分。在探讨国人烧伤后能量消耗规律基础上,提出我国第一个烧伤成人热量供应方案;创制三种、改进一种实验动物模型,提出早期喂养可促进烧伤后胃肠道复苏的论述;在国内外率先提出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理论及其调理新观点。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医疗)成果一、二、三等奖15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国际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40部。已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1名。
|
|
|
详细介绍>>> |
|
------------------------------------------------------------------------------------------------------- |
|
|
|
张雅萍 |
张雅萍(女) 外科学(烧伤)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 1938年12月10日生,河北昌黎县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同年分配到军事医学科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工作,1978年调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硕士导师、博士导师,著名烧伤外科专家,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华医学会消毒分会生物消毒学组委员,《武警医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西南医院病例质控专家组成员,全军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军队专家数据库成员,重庆市专家数据库成员。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烧伤感染的研究和教学工作43年,一直坚持一线工作,组建军内第一个烧伤微生物实验室,开展烧伤感染的研究和病原菌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直接为临床服务。在国内军内率先研究烧伤厌氧菌感染及其快速诊断法和烧伤内毒素血症的防治研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悉心研究烧伤感染及防治,特别是在烧伤肠源性感染的防治和病原菌的快速诊断方面,创造性制作厌氧菌、白色念珠菌和绿脓杆菌等以及LPS的肠源性感染的动物模型,证明严重烧伤后肠道内细菌和LPS可经肠道侵入血液并播散全身,提出严重烧伤后基因疗法和生态制剂防治烧伤感染的论述,国内外率先开展LPS-Fab’防治烧伤内毒素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形成自已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先后主持完成军队指令性课题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厌氧菌培养技术及其快速诊断”、“抗脆弱类杆菌和产气夹膜杆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研究”、“抗白色念珠菌T gY的研制与应用研究”、“套式‘PCR’法快速诊断烧伤MRSA感染的实验研究”、“烧伤肠道生态制剂的制备与研究应用”,“复合益生素的研制与应用研究”和“抗内毒素IgY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等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和军内“九五”重大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172篇,主编、参编专著13部及烧伤讲义5部。已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9名 |
|
|
详细介绍>>> |
|
------------------------------------------------------------------------------------------------------- |
|
|
|
黄跃生 |
黄跃生,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12月-2010年8月担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烧伤专科医院院长,2005年6月起担任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担任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先后任国际烧伤学会《BURNS》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军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重庆市医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973”课题、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国家卫生部重大行业专项(已经通过立项评审,经费额度2000万元)、军队“十五”和“十一五”指令性(专项)等课题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中方负责人。在烧伤休克、内脏并发症防治、吸入性损伤治疗、烧伤创面修复、烧伤早期救治与康复一体化治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救治技术和方法,提高了严重烧伤救治水平。组织领导和参与了国内10多次有重大影响的烧伤救治活动,成功救治了一大批严重烧伤病人,烧伤总治愈率居国际领先行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50余篇,主、参编专著18部,有关研究论文入选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编著的《外科选读教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并获“黎鳌烧伤医学基金”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首届医学中青年科技之星、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第五届中国医师奖、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金奖、全军“十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军“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医务工作者、重庆市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十五”重庆高校十佳科技创新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专业技术一类津贴。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2010年8月,被聘为重庆市首批“两江学者”。 |
|
|
详细介绍>>> |
|
------------------------------------------------------------------------------------------------------- |
|
|
|
罗奇志 |
罗奇志、男、汉族 第三军医大学全军烧伤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烧伤整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烧伤烧伤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1986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至1996年从师烧伤泰斗黎鳌、杨宗城教授,研究烧伤和吸入性损伤,完成了外科(烧伤)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博士学位,至今已从事烧伤临床、科研20年,从事烧伤教学14年,2005年军队选派赴俄罗斯最高军事医学学府基洛夫军事医学院研修野战烧伤救治,对烧伤疑难杂症救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50%以上大面积烧伤患者100余名,参与了特重度烧伤军队救火英雄梁强、刘咸锋和贵州救火英雄庭裕江的救治,主攻吸入性损伤的救治,国内首先开展了肺表面活性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对烧伤后疤痕整形经验丰富,能熟练完成各类皮瓣和肌修复深度烧伤和电击伤的组织缺损,熟悉纤支镜和呼吸机的应用,血液透析和滤过疗法;外出救治疑难烧伤病患及成批烧伤30余次,足迹遍及全国东西。临床指导全国各地进修生80余名,参与大学教学,主讲外科休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烧伤,指导硕士研究生三名(已毕业),参与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973),全军“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承担了重庆市医学科技计划;2004年第一完成人制作《烧伤的救治》教学多媒体课件获第三军医大学教学课件二等奖。1999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1年第九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2005年第四完成人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5年第三完成人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著1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国家法律1部及副主编教材1部。 |
|
|
详细介绍>>> |
|
------------------------------------------------------------------------------------------------------- |
|
|
|
王凤君 |
王凤君,男,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并获博士学位, 2002-200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病理系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烧伤、创伤后肠道屏障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策略的的研究。先后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创伤项目分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基金等课题,为教育部创新团队成员。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九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1项、“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新药证书1项。在Gastroenterology、Am J Pathol、J Biol Chem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著及摘要13篇,SCI总影响因子110余分,第一作者单篇SCI论著最高影响因子12.46,单篇SCI论文被引用40余次。任中华外科学会营养学组委员、重庆市烧伤整形专委会委员、重庆市色谱学会理事、美国《Med Sci Monit》及《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特邀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一审专家、重庆市科委评审专家。招收培养硕士生5名,协助培养博士生5名、硕士生2名。 |
|
|
详细介绍>>> |
|
------------------------------------------------------------------------------------------------------- |
|
|
|
彭代智 |
彭代智 男,医学博士,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烧伤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杂志编委。从事烧伤专业工作二十余年,累计收治1000余例病人,总治愈率达99%以上,其中包括成功治愈重庆市“争光奖”获得者救火英雄刘咸丰等危重烧伤病人,创立了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和微电流促进创面愈合等创面修复的临床新技术,临床救治经验丰富。承担国家、军队等各级课题16项,参编8部专著,发表论文81篇,提出烧伤后免疫紊乱的概念和延迟性抗生素使用的原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黎鳌烧伤医学奖各1项。
|
|
|
详细介绍>>> |
|
------------------------------------------------------------------------------------------------------- |
|
------------------------------------------------------------------------------------------------------- |
|